19世紀末德國掌握福爾馬林的工業制法后,各國相繼研究了尿素與甲醛間的反應。20世紀30年代初,發現丁醇改性的脲醛樹脂可與醇酸樹脂混合制成涂料,從此其開始進入涂料領域。
20世紀30年代工業化生產三聚氰胺的方法獲得成功,許多國家開始研究三聚氰胺和甲醛的反應,1940年制得了用于涂料的丁醇改性的三聚氰胺甲醛樹脂。由于丁醇改性的三聚氰胺甲醛樹脂許多性能優于脲醛樹脂,在涂料領域發展很快,不久成為氨基樹脂的主要品種。
苯代三聚氰胺是1911年由奧斯特羅戈維奇(Ostrogovich)首先制得的,德國巴斯夫公司(BASF)第一個將它用于氨基樹脂中,進一步提高了涂膜的光澤和耐化學性,目前其在涂料工業已占有一定的地位。
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,20世紀50年代中期許多國家將石油化工提供的異丁醇作為醚化劑生產。由于異丁醇來源豐富,使其品種進一步擴大。
甲醚化的氨基樹脂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應用于織物的整理行業,而它在涂料領域中一直未獲發展。直至60年代,為了減少涂料施工中有機溶劑對環境的污染,以及節省資源,開發了各種水性涂料和高固體分涂料后,其甲醚化作為在涂料的交聯劑才擴大了應用面和生產規模,并出現了系列化產品,但就總產量而言,其丁醚化仍占首位。
我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研制丁醚化脲醛樹脂和三聚氰胺甲醛樹脂,20世紀70年代初自制苯代三聚氰胺,合成了丁醚化苯代三聚氰胺甲醛樹脂,不久又開發了異丁醚化的產品。目前這些樹脂的生產已達到一定的規模。從60年代開始對甲醚化的研究,雖然這類樹脂目前產量這不大,但隨著我國高固體份涂料、水性涂料、電泳涂料、卷材涂料等新型涂料的開發,其品種將逐漸增加,產量將大幅增長。
以上為涂料用氨基樹脂的發展簡史的全部內容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山東沾化奧仕化學有限公司地處濱州市沾化區城北工業園內,想要了解更多,歡迎關注本網站的其他咨訊。